這學期總共修了 8 門課共計 23 學分:

大學的第一個學期,因為還不知道該修哪些課比較好因此就先去修了一些大二的必修,把煩惱丟給未來的自己。這學期的 loading 對我個人而言感覺是剛剛好的,不會太累但也足夠充實,不過很可惜因為國文只拿到 A 所以無緣書卷,下學期再繼續努力吧!


大學國文:文學鑑賞與寫作

  • 課程類別:共同必修
  • 授課教師:李文鈺
  • 上課方式:實體課程
  • 最終成績:A

課程內容

這門課的主題是「宋詞」,老師會先在課堂的前幾週帶大家重溫高中所學宋詞的歷史、流派、重要特色,之後每節課則按照老師所分的主題講解她在該類別中所選出的幾闕宋詞,通常會從作者與創作背景下手,而後慢慢帶到詞作的寫作手法還有作品本身流露出的情感等等。上課的模式和傳統的國高中國文很像,老師會在臺前寫黑板,學生在臺下埋首抄筆記。

作業 & 考試

一個學期共有三次報告(作文),題目分別是「何謂詞」、「如何解析一闕詞」以及「古典與現代的交響」,通常都至少要寫到 1000 字以上,老師會在作業截止期限前一個月前簡單講解該次作業,而這三份報告共占 40% 的學期成績。

剩下的 60% 為期末考,期末考為 open book,總共有四題申論題,內容是要我們對上課教過的宋詞做出一些額外的賞析,建議考前可以掃過一遍整學期上課曾講過的宋詞,若有沒抄到筆記的地方就上網查解析補上(到時候 open book 再詳讀即可),考前一天做過這件事讓我期末考好幾題本來會空白的最後都寫了不少東西 xD

感想

作為這學期唯一掉 GPA 的課,只能說國文真的不是我的強項,尤其這門課的作文大多是希望我們仔細描寫自己讀詞的體悟與感受,對於高中作文習慣套用固定架構拿到穩定分數的我而言真的強人所難@@

不論分數的話個人是還蠻喜歡這堂課的,老師本身的語速偏快剛好適合我這種看影片一定要加速的人,且上課喜歡補充作者介紹與背景故事也正合我胃口,讓人能夠在每週一的下午把腦袋裡存放數學語言的那些空間挪給古人的風流韻事,作為一門調劑用的科目它的確有達成效果。


計算機程式設計

  • 課程類別:資工系大一必修
  • 授課教師:劉邦鋒
  • 上課方式:同步遠距$\to$實體 + 實體考試
  • 最終成績:A+

課程內容 & 評分方式

對於一般的大一資工系學生而言,這門課的目的就是帶大家學會 C 語言作為第一個上手的程式語言,老師會希望學生自己跟隨課堂進度上網看教學影片,上課時通常是在講解一些程式碼範例還有考試。整個學期一共會有五次上機考試,每次考試三小時共有三題,五次考試的平均即為學期成績,這門課的特色之一就是完全不會調分,因此每學期停修、被當的比例一直都十分高(介於 1/3 到 1/2 左右)。

對於在高中便具備一定程式基礎的學生,有一個特別的「真強者」制度,可以讓我們直接拿到 A+,想應徵真強者的人須在學期開始前私訊向老師申請,以今年的情況來說,只要有 TOI 一階以上的資歷就足夠了。至於真強者要做什麼呢?其實就是希望我們協助解決其他同學在練習時遇到的困難,以及每次考試前要參與一次確認考試題目的會議並協助驗題&輪流生測資。

感想

所以說想念資工系的學弟妹們高中開始學程式設計、參加資訊競賽絕對是穩賺不賠的選擇!


線性代數

  • 課程類別:資工系大二必修
  • 授課教師:李明穗
  • 上課方式:同步遠距 + 實體考試
  • 最終成績:A+

課程內容

我們用的是 Linear Algebra and its Applications 這本課本,因為時間關係,老師最後只上到第五章的前段部分,且上課教的內容基本上與課本編排一模一樣,有興趣的人可以自己去參考看看。

畢竟是資工系只有三學分的線性代數,老師不太會講究嚴謹的數學證明,而是著重在各種定理、方法的應用與計算上,上課時也會解釋一些大家高中可能沒接觸過的數學符號,可以說是門對於沒有數學基礎的人十分友善的課程。

作業 & 考試

每週都有一份作業,每次大約 7~8 題左右,大部分都是該次上課所教內容的習題(甚至會有不少題目可以直接在課本上找到),如果有好好上課的話每次大約花 1~1.5 小時就可以完成。

這門課共有三次期考,考試的難度通常會比作業略難一些(計算上也會比較複雜),平均大多落在 60~70 上下。個人對於期考的準備是考前將課本上對應到的內容翻過一遍,並根據心情找些習題來做,經過三次考試的實測後發現成績跟前兩天是否睡飽有高度正相關。

成績計算:作業 30%、兩次期中各 20%、期末 30%

感想

因為這個學期是線上同步遠距然後教授又不提供錄影,我們這群競賽圈的大一就決定找個地方一起上課,大概從學期中段開始發現可以借討論室後就每週固定到那裡報到了。事後來看,這種線上課和一群朋友一起上其實真的還蠻不錯的,每次老師有證明不清楚的地方都可以得到解答,或是上課在講一些無聊內容的時候也找得到牌友 xD

不過就學到的東西來看,作為大二上的必修課,老實說教的內容並不深入也不夠廣,跟我原本對這門課的期待有點落差。


普通物理學甲上

  • 課程類別:資工系大一必修
  • 授課教師:胡德邦
  • 上課方式:同步遠距$\to$實體 + 實體考試
  • 最終成績:A+

課程內容

雖然課程內容是整個普通物理學,但因為是資工系,老師說我們只需要力學跟電磁學就好。上課教的東西老實說還蠻難的,雖然大部分都是 based on 高中物理基礎,但因為會用到很多還沒教過的微積分以及線性代數,再加上老師的解釋常常也不是那麼好懂(計算過程出現錯誤的頻率有點高),所以如果不是真的對物理超級有興趣的人可能很難吸收到全部的內容。

作業 & 考試

總共有作業及兩次期考,會將三項成績依據分數高低分別占 40%、35%、25% 的成績。作業的部分分成手寫作業以及 vpython 作業,手寫作業通常是老師上課講過的題目或是課本習題,而 vpython 作業則是可以在網路上查到教學,因此作業要拿滿分的難度並不高。

期考的部分就更佛系了,老師平常在上課時便會一直提示哪些題目是他的必考題,真正考試時會出 4~5 題與上課內容高度相關的題目,基本上會出現的題目只有:高中物理課會教的送分題、上課說過必考的內容、作業出現過的題目,且因為老師允許每個人攜帶 A4 大小的計算紙,因此只要在考試前一天把作業以及老師上課中再三強調過的內容都抄在上面,考試時不要太粗心應該就可以拿到滿分。

感想

普物本來是這學期預估對自己實際 loading 最重的科目,能修到這麼甜涼的課真的非常幸運,不過老師說他下學期給分會給嚴一些,可能要開始認真上課了。


微積分 1, 2

  • 課程類別:資工系大一必修
  • 授課教師:蔡雅如
  • 上課方式:非同步遠距 + 實體考試
  • 最終成績:A+

課程內容

這門課一整個學期都是線上課程,採取預錄上課影片的方式,每週在上課時段前就會提早將影片、作業等內容釋出,因此上課時間還蠻彈性的。

我們這學期用的課本是 Calculus: Early Transcendentals 11th Edition ,微積分 1 教的是極限以及微分,微積分 2 則是積分,內容不外乎就是各種定理的證明還有一些解題技巧。而因為臺大的微積分課程是採取統一教學,教的東西都是完全跟著課本走的,就我個人而言,到學期中段發現自己看課本比較有效率以後就沒什麼在跟影片了。

作業 & 考試

和線性代數一樣每週都有作業,分成手寫作業和 webwork 兩種,手寫作業就是會指定課本上的題號要求我們附上答案以及計算過程,webwork 則是線上的,只要輸入的答案和正確答案誤差小於一定數字即可,網頁還會附帶計算功能。

一個學期下來共有五次小考(微 1 兩次、微 2 三次),會利用實習課的時間考試,每次小考據說是不同助教出的,因此題目難度變動的幅度有點大。兩次期考分別各占微 1 微 2 的 40% 成績,題目的難度並不低,建議考前可以上微積分統一教學網上做 3~5 年份的考古題感受一下。

感想

微積分的 loading 比我自己原先設想的還要稍硬一些,主要是因為作業量蠻大的,每週都要花不少時間在上面,蠻慶幸自己當初選的是這個班,據說另一班的作業更多@@


健康體適能

  • 課程類別:大一必修
  • 授課教師:陳逸杰
  • 上課方式:實體課程
  • 最終成績:A+

課程內容

老師每節課都會帶大家體驗不同的體育項目,包含了定向越野、騎單車、射箭、桌球、重訓 … 等等,蠻重視出缺勤的,不建議翹課。

感想

大概是我求學生涯中遇過最認真的體育老師了,而且可能因為考量我們是資工系,老師要大家達成的目標通常不會太難,最後給分也給的很甜,超級適合我這種人 xD


演算法設計與分析

  • 課程類別:資工系大二必修
  • 授課教師:陳縕儂、蕭旭君
  • 上課方式:同步/非同步遠距 + 實體考試
  • 最終成績:A+

課程內容

由於學期初的疫情再加上修課人數眾多,這門課整個學期都是採取線上直播遠距的方式。

大部分人首次深入接觸演算法最先看到的就是 big-O 符號,這門課也不例外,同樣的會從時間複雜度談起,接著一路從上半學期的 Greedy、動態規劃、Divide & Conquer 到下半段的圖論、NP-completeness 等等,算是盡可能地介紹了各種常用的經典演算法。

據說這門課對於一般大二而言是堂很硬要花很多時間的課,不過對於高中競賽選手而言,除了最後面的近似以及 NP-completeness 算是高中競賽不太會接觸到的主題以外,前面大部分的內容應該都是可以輕鬆駕馭的。

作業 & 考試

每週的課後會有 mini-homework,大概就是當天上課所教內容的小練習,通常大約 5~10 分鐘內可以完成,不過難點可能是常常會忘記要寫 QQ

一個學期下來共有四次作業,會分成程式與手寫兩大部分:

  • 程式作業每次共有四題,會有兩題介於 Codeforces 難度 2000 左右的題目(基本上算是看完就做完的那種),另外兩題就是 2400++ 了,常常都需要花上幾個小時以上思考才有辦法獨立做出來。大部分的人都會是靠著找朋友求助或是去 TA hour 問助教來完成每次的四題作業,因此看到題目想不到解法也無須太過擔心。

  • 手寫作業相較之下就顯得比較和善,題目大多都是上課教過演算法最直接的應用,不過要注意的是大部分的題目除了寫出演算法以外會要求證明自己作法的正確性及時間複雜度,建議每次寫完作業可以找一個朋友互相檢查對方的證明會比較保險。

期考一次考三個小時,題目全為手寫題,而題目類型基本上會和手寫作業長得差不多(可能再更簡單一些),不過份量不少因此建議考試當下要好好規劃自己的時間。個人對於期中期末的準備是考前一兩天將上課簡報好好翻過一遍,並簡單看過考古題就上陣了。

成績計算:作業 40%、期中期末各 20%、mini-homework 15%、上課參與 5%

感想

感謝特石推薦我提早來修這門甜涼水課 ><


程式設計技巧

  • 課程類別:資工系選修
  • 授課教師:鄭卜壬
  • 上課方式:實體課程(?)
  • 最終成績:A+、ICPC 臺北站 rk.5

課程內容 & 感想

想參加這門課的人必須要在開學前寫 HW0,並參加面試及團體預賽審核通過後才能選課。

因為 ICPC 競賽是三人一隊,這門課採取的模式也是在學期初就讓我們找好三個人一隊之後一起參加比賽、寫作業,開學後的課程內容是每週六下午要大家團練一場以前的比賽作為練習,而模擬賽當中大部分隊伍沒做出來的題目就會成為當週的作業。

說是一門課,其實不如說是用三學分來勸大家不要拋棄程式競賽xD 這門課並沒有實際上的「授課內容」,他希望我們藉由 virtual 比賽後檢討賽中做不出來的題目來增進自己 & 隊上的能力,這樣的模式對於高中就有在接觸競賽的人而言可能還蠻習慣的,但如果對於這塊領域沒那麼有興趣的人修起課來就真的比較痛苦了,畢竟就算三個人分配作業,每週都還是要砸大量時間在想題、查解才有機會將題目補完。

評分標準直到最後都沒有公開,不過據說 A+ 率是整個全臺大數一數二的高。